創新社會管理 破解產權式市場管理難題
(蕭山商業城管委會 蔣建云)
商業城是蕭山商貿業的“老牌大哥”,是蕭山面向全國的一張“金名片”。多年來,商業城先后被評為中國十強品牌市場、全國十大工業品綜合交易市場、全國十大綜合商品交易市場第一名,并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重點市場。
商業城是一個產權式市場,“大市場、小社會”構成了基本的形態。管理難、難管理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老大難問題。現有法律法規對其管理規定一片空白;商業城又承擔有城市交通、社區管理、人口計生、民政事務等十二項公共、社會性事務管理任務,所以,商業城要立足新平臺的發展,第一要件是管理創新要跟上。
近年來,在蕭山區委、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,在主管部門蕭山區貿易局的直接領導下,商業城積極破解產權式市場管理難題,保民生、保安全、解“兩難”,在創新社會化管理上走出了一條新路,從而確保商業城這一大市場的有序化運作。
一、制度創新,從“難管理”走向有序化運作
由于歷史原因,和省內其他同類型市場一樣,市場產權多元化成為管理難的癥結所在,也成為制約商業城發展的瓶頸問題。當前,商業城各市場營業房私有產權占85%以上,且多為產權者與經營者分離,導致市場管理部門無法實施統一招商、統一出租、統一管理,尤其“二房東”影響市場的健康、可持續發展。
為加強對產權式市場的有效管理,商業城管委會以創新制度管理為突破口,堅定地走出了三步。
一是科學制定制度。為強化契約化管理手段,彌補產權式市場環境下的管理弱化問題。管委會緊緊圍繞管理實踐中凸顯的矛盾,結合新形勢和新任務,積極加大制度創新力度,2010年2月,配合蕭山區政府修訂實施了《蕭山商業城市場管理暫行規定》,彌補了這一管理空白。《暫行規定》進一步明確了政府職能部門、市場舉辦者、市場服務管理機構、市場營業房產權所有者以及市場經營者的權責,為產權式市場有序發展奠定了制度保障,使商業城的市場管理工作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。
二是配套完善制度。《暫行規定》印發后,管委會加快推進了市場規范化管理進程。同年6月,制定出臺了《蕭山商業城日常經營活動行為規范實施細則》,在市場管理、工商管理、經營管理和綜合管理四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標準。至此,以《蕭山商業城市場管理暫行規定》為主,《蕭山商業城日常經營活動行為規范實施細則》為輔的市場管理體系逐漸成熟。在此基礎上,管委會加快推進配套制度建設,在基層黨建、安全生產、國資管理、考核獎懲等方面,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實際、可操作性強的內部管理體系,為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,進一步理順產權式市場管理程序奠定了堅實的制度保障。
三是忠實貫徹制度。制度確定后,執行是關鍵。經過近20年的發展,市場管理手段的弱化和產權式市場的弊病,使市場經營過程中的諸多不良行為漸成習慣,經營戶不服管理、抗拒管理的心態要扭轉,絕非一朝一夕之功。管委會以定期開展專項整治為手段,重點破解以往市場管理中的焦點、難點問題。在區政府的關心指導下,管委會充分借助公安、城管和工商等政府執法部門力量,在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,逐步轉變管理理念,以和風細雨的方式,通過強調服務,提升服務水平,改善經營環境,維護民生利益等手段,逐步推進破冰之旅。
2010年7月,在經歷一個月的試點之后,新的管理標準同時在各市場推開,針對各類問題,共發放整改通知書1500余份,均落實整改。之后,管委會進一步創新市場管理舉措,發動經營戶黨員,推出黨員示范崗,率先垂范,以點帶面,使市場的經營秩序大為改觀,使經營戶文明誠信經營的意識大為提高。
二、雙管齊下,降低消防安全隱患
商業城建城已久,市場基礎設施陳舊老化,加上先天不足、硬件薄弱,導致商業城的消防安全形勢嚴峻,安全保障工作困難重重。消防安全問題成為商業城的頭號難題。
為切實解決好這一心頭大患,維護商業城的發展利益,近年來,管委會重投入強管理,從硬件改造和軟件管理兩手抓,兩手硬,雙管齊下保安全。
商業城管委會利用3年時間,完成了國有開發市場營業區域的消防改造,尤其是今年,針對薄弱環節,舍得花錢,對城內地下管道、市場棚頂和全城的電子監控體系進行了改造,確保消防設施設備的完備、安全和穩定運作,進一步夯實了商業城的安全保障基礎。
消防安全,重在投入。但產權分散,業主不愿出錢,改造資金來源匱乏問題成為較為頭痛的事情。商業城管委會從維護商業城安全穩定大局出發,積極履行政府職能,自籌專項改造資金近兩千萬元,體現了一個負責任的管理者形象。
在重投入,加強“技防”的同時,商業城管委會還突出“人防”的作用。在區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下,管委會按照“先天不足后天補,硬件不足軟件補,設施不足管理補”的策略,加強安全生產的制度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,明確落實各級、各部門和各崗位的安全責任。每年均組織舉辦各類知識培育、知識競賽、應急演練和技能比武等活動,切實提升全體經營者、管理者的安全意識。尤其加強消防隊、警務室和市場管理員3支隊伍建設,提高業務技能。目前,蕭山商業城已經建立起了一張全覆蓋的安全保障網絡,由機關總值班室、消防隊、消控中心、警務室、城管分隊和市場6個環節構成,設置了消防安全道道防線,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。
三、重拳出擊,緩解交通兩難
“停車難、行車難”問題在商業城十分突出,成為社會各界多年來廣泛關注的頑疾。商業城經營戶現有各類自備機動車3000余輛,日進出商業城車輛萬余輛,而城內各類停車位僅1200多個,造成10多輛車爭搶一個停車位的局面,停車位缺口較大。同時,城區主要市政道路貫穿商業城,加上火車南站擴容,各市場內交通擁堵嚴重,城內道路處于超負荷狀態,遇節假日和銷售旺季,情況更加嚴重,交通壓力十分嚴峻。
為破解交通兩難,商業城管委會多措并舉。先后投入資金300多萬元,新建、擴建各類停車場,進行道路停車位劃線,新增停車位數百個。但由于市場經營戶多年來一直習慣于享受停車“免費餐”,在自備車輛長期占據有限停車位的同時,又不斷向管理者抱怨消費者無處停車,影響自己生意。為打破這一僵局,管委會從商業城發展大局出發,在廣泛宣傳、說服教育的基礎上,開始實施停車收費、有償使用,推出了辦理優惠包月停車證等措施,利用收費杠桿調節,加快車輛流轉速度,大大提高了停車空間的利用率。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,又反哺于商業城的交通秩序管理,形成良性循環。但這一舉措從出臺到具體實施,過程極其艱難,市場經營戶從一開始的阻擾、抵制到慢慢接受,是管理人員一次次遭受白眼和冷言冷語,又一次次上門走訪、反復做工作的結果。
此外,管委會還積極引導經營戶自備車停放到指定停車場(位),將黃金地段停車位讓給消費者停放車輛。同時,會同公安、城管、運管、工商等政府多個執法部門,每年多次實施聯合整治行動,勸導、糾正和處理各類違章車輛,重點加強對營運車的執法監管。
四、搭建平臺,實現品牌興城目標
商業城在成為蕭山商貿業“龍頭大哥”的同時,由于歷史原因,市場經營商品歷來以量取勝,商品附加值低,加上個別商戶經營商品以次充好、魚目混珠,導致商業城整體競爭優勢和市場活力日趨下滑。要繼續坐穩“大哥”座位,需要不斷創新思路,從“量變”求“質變”。
為此,管委會立足興城隆市,大力實施品牌戰略。加大宣傳力度,宣傳商品,宣傳經營戶,宣傳商業城形象。每年定期召開品牌大戶、經營戶座談會,廣邀工商、金融、擔保、中介代理等職能部門和服務機構,共同商討商業城品牌發展大計,搭建平臺,提供條件,扶持經營戶做大做強。全城經營戶積極響應,轉變經營理念,使城內經營商品由“大路貨”向品牌、名品轉變。
同時,為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,配合全區購物節,蕭山商業城每年組織舉辦專題活動,迎優、推優、展銷、促銷,把商業城的名優商品、特色商品讓利推薦給廣大消費者,積極打造惠及商家和消費者的雙贏局面,逐步扭轉商業城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。為創新發展載體,2009年,商業城管委會攜手蕭山電信開通運行了商業城網上市場,探索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互為支撐、協同發展的新格局。
通過努力,目前商業城共有總經銷、總代理品牌累計1000余只,城內年銷售額千萬以上經營戶已達1000余家。市場商品成交額自07年順利突破雙百億后,四年來始終保持市場購銷兩旺和穩定增長,2010年達到242億元,扎扎實實營造了舉辦者、經營者和消費者多贏共贏的良好局面。
五、保障民生,營造和諧發展環境
蕭山商業城建成至今近20年,各類發展問題和矛盾集聚,尤其是各種歷史遺留問題于近幾年集中爆發,使商業城的管理工作局面更為艱難和復雜,每年各類大小信訪事件頻發,近兩年僅法律訴訟案件就達二十余起。管委會在不斷完善工作程序、提高服務水平、優化發展環境的基礎上,沉著應對、耐心細致地妥善解決各類矛盾。根據“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、尊重歷史和面對現實相結合、堅持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”的原則,尤其重點做好個別老信訪戶、“釘子戶”工作,做好源頭管控,使矛盾問題不上交、不激化。通過管理者的誠心,換得了經營者的真心,為維護商業城的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在維護群眾利益和保障民生問題上,管委會始終貫徹胡錦濤總書記“情為民所系、權為民所用、利為民所謀”的講話精神,提出“黨員為群眾服務、機關為基層服務、市場為經營者服務、經營者為消費者服務”的工作要求,從2007年開始,全體干部職工勤勤懇懇干實事、攻堅克難解難事、集中力量辦大事,堅持以服務促管理、以管理促發展、以發展促穩定、以穩定促民生,逐步實現了“一年一主題、每年上臺階、四年四大步”的工作目標。
幾年來,管委會連續開展了以“綜合管理整治月”、“集中創建月”等為載體的市場環境整治活動,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專項資金,加快推進實事工程,改善環境、保障民生。相繼完成了惠及城內3400余家經營戶的市場基礎設施改造,基本實現了全城整齊、整潔、暢通、有序;加強了城內居民的計生、戶籍、民政事務、子女就學等的規范管理;相繼完成了副食品市場、服裝市場等商住樓的電氣線路改造和經貿大樓的自來水管改造。在此基礎上,通過管委會多方協調,替居民爭取到了生活用電的收費標準,使城內居民真正得到了實惠。同時,進一步加強各市場商住樓的環境衛生、治安管理,進一步改善了商住環境等等,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。
尤其是今年來,根據蕭山區政府的統一部署,商業城市場環境整治活動走上了高潮。管委會用4個月時間,投入資金400萬元,組織開展了五大內容十二個專項整治行動,完成了市場基礎設施、消防設施、戶外廣告、人行道路、內外墻面和環境綠化等的整修、改造,使商業城內外形象大為改觀。期間,管委會充分考慮城內商住樓住戶實際困難,切實為民解憂,多次協調相關部門、做了大量工作,并貼補大部分資金,完成了服裝市場商住樓的自來水改造工程,解決了困擾住戶多年的用水難問題。到目前為此,商業城內居民已經可以享受到其他小區同等水平的生活環境,一舉扭轉了城內居民多年來有事無處訴求的失管局面。


浙公網安備 33010902000422號